.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髓核脱出症。是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本症系腰椎间盘发生外伤或退变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突出、脱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一侧或双侧腰腿串痛,十分痛苦,本症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长期影响生活和劳动,近年来应用物理综合疗法及瑜伽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病因病理

本症发生原因,主要是腰部的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使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至髓核突出;严重的破裂而脱出,直接压迫或因损伤出血、渗出而损害神经根或脊髓而发病。

40岁以上的人,许多已有较明显的腰椎间盘变性,但无外伤诱因,髓核未发生突出,可完全无症状;一旦受伤,其中一个髓核轻微加重突出,即可突然引起剧烈腰腿痛发作。若是纤维环裂缝较大,可发生较大的突出和纤维环碎片的脱落移位。突出物直接在神经根或脊髓,或因局部出血、水肿甚至无菌性炎症粘连等而引起一系列神经根及局部组织疼痛、紧张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突出物多发生在一侧,亦有发生在中央而引起双侧腰腿疼痛的症状。本症发病常见年龄在20—40岁,男性比女性多。20岁以前和年龄较大、不做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就少。发病部位以L4、L5/S1较多,腰椎1--3椎间盘发病较少,发作时称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主要症状

1)腰背部疼痛:多数开始腰部扭闪后突然出现,下背部比较明显,有的经卧床休息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2)下肢放射性疼痛:(又称腰腿串痛)很多患者腰背疼痛消失后,有一个时期无症状期,但是恢复工作后感到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臀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后侧,有的发展到足背、足跟部等。咳嗽、打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均加重其疼痛。少数人显示两侧下肢放射疼痛,个别病例为单纯腰痛或腿痛。

3)下肢麻木感:尤其是病情时间较长者,多有主诉的麻木区,局限于小腿外侧、足背和足跟。

以上症状早期通过物理疗法与瑜伽疗法的结合可获得较佳的效果。但有的再经外伤或工作较劳累或受凉,上述症状

又可复发,有的反复出现可达数次甚至十多次,10至20年之久。症状逐渐随之加重,则应及早改用手术治疗。

常见的诱发因素: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脱出症的主要体征

1)腰脊柱侧弯:有的资料统计80~90%显示功能性侧弯,凸出多向痛侧。亦有少数向对侧这是髓核突出在神经根腋部时脊柱向健侧歪,突出在神经根肩部时,脊柱向患侧歪。也有少数病例的侧弯时左时右(中间型突出者较多)。腰

脊柱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平腰,甚至腰向后弓反张。

2)脊柱活动受限:多数后伸受限,有些前屈、侧弯也受限,其活动受限的方向大小和突出物的病理改变与神经根的受压的关系起决定的作用。

3)腰旁有明显压痛点;患者俯卧位,尽可让脊背肌肉放松,从上而下检查棘突按压,后按压脊柱两旁,患者不但感到突出椎旁有明显压痛,而且向下肢放射。中央型腰椎盘突出症,按压时多向两下肢放射。腰部压痛点对诊断和定位有极其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仰卧位,两膝伸直,缓慢抬起患侧腿,引起腿痛及脚背伸时疼痛加重者为阳性。一般地说单纯抬高高度受限,而无神经放射疼痛不能属于阳性,如两侧抬高均受限亦有放射性疼痛者可考虑为中央型突出。趾背伸试验阳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5)患侧健反射异常,肌萎缩等。

6)X线片检查:

正位片:显示脊柱侧凸,有病的椎间隙两侧的宽窄多不想等,而其加宽之处又相当于侧凸的顶点。

侧位片:腰前凸减小或消失,纤维环破裂的间隙有时变窄,有时前窄后宽。

斜位片:有病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多数病例间隙变窄,而且前窄后宽。反之,健侧的间隙加宽,而且前宽后窄。有病间隙的关节间隙多半加宽。

7)其他,电诊断与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和定位诊断。必要时用CT检查或脊髓造影确诊。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根据好发年龄、有外伤史、主要症状、体征及X线照片、CT、MRI检查诊断。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不难。非典型的要注意观察,可边治疗边观察。

2、鉴别诊断:

1)腰腿部的软组织损伤;如腰腿部同时有扭伤、挫伤可以出现腰痛和腿痛,但两者没有串痛(即不属于神经放射性疼痛),疼痛或压痛部位多在伤处和肌肉处。咳嗽、打喷嚏无加重表现。

2)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该症腰部无症状和体征,疼痛及压痛在梨状肌表面投影范围内。做梨状肌紧张试验检查为阳性反应。

3)坐骨神经炎:本病常由风湿痛、受凉等因素而致坐骨神经炎,而无外伤劳损史,夜间加重,活动和卧床休息后疼痛无变化,腰椎检查无阳性体征。

4)腰骶椎体变异: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椎峡部不连。

治疗:物理综合疗法

物理综合疗法的基本治则是促使腰椎间盘突出部能还纳,受压的神经根移位,或突出的椎间盘破碎以去除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损害;加速神经根及椎间盘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消散,使神经痛得到减轻或消除;恢复腰椎及下肢的活动功能防止复发。

1、牵引及正骨推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首先要分析椎间盘突出有无并发腰后关节错位,有错位者,应先用正骨推拿法纠正后关节错位,再用牵引床做超重牵引;若无明显错位或错位较轻微,则用重力牵引,牵引后

加腰腿部一般推拿手法即可。

正骨推拿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放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第四部;痛区手法。

技术重点在于第二步手法,第二步常规程序如下。

1)摇腿揉腰法;使后关节沿着轴心转动,初步纠正其排列偏歪(旋转式错位),属缓慢复位法,患者易于接受。

2)侧卧扳(ban)按法;是加强摇腿揉腰法对旋转式错位的矫正,属快速复位法。在缓慢复位法后应用,此时即使较

严重的患者亦可接受而使后关节复位。

3)牵抖冲压法;是快速复位法,对有腰弓反张或单椎后凸并侧摆式错位者最适用,用力适当,还可促使髓核还纳。

4)双手重叠冲压法:或间接分压法,是加强和补充牵抖冲压法的作用,分压法用于腰轴成角(椎体倾仰式错位者)

5)俯卧按腰扳腿法或抱膝滚动法:要有分析的选用,腰椎后移为主,用俯卧按腰扳腿法。腰椎成角或向前移位为主

者,用抱膝滚动法。

6)牵引床做重力牵引;根据病情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

此外,坐式旋转复位法或背晃法均可治愈部分患者,手法简便。总之复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必须认真进行。但要取得良好疗效,要强调三步定位诊断及分析是否合并后关节错位,错位型式要诊断准确,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提示:如果使用牵引后症状加重者,多为合并后关节错位,注意选用正骨推拿手法,手法应简化,但是常因错位或嵌顿而难以复位而须按四步正骨手法进行。

第二套四步正骨复位手法

1)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位,以揉?、按手法将患部软组织充分放松。

2)正骨复位四步手法:

伸腰手法: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胸部用固定绷带固定,两踝关节绑上牵引带,用50至㎏重量牵引持续半小时(牵引重量依照患者病情及体质强弱而定),牵引同时可热敷腰部,以使腰肌松弛,将腰椎间隙拉开。

腰部痛点按压法:用肘部尺骨鹰嘴突在椎旁痛点按压,由轻到重,反复多次。

腰前弯手法:患者坐在牵引床上,两腿平伸,双手尽力摸向足背。术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腰部,辅助患者做腰前屈动作,反复10次,休息数分钟后再重复一遍。

扳腿按腰法:患者俯卧,膝髋关节伸直。术者左手按压腰部,右前臂托着患者大腿做腰部过伸动作,左右腿反复交替多次。

以上四步手法连接运用,每两天1次15次为一疗程。

辅助理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坐骨神经痛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

1)椎间盘突出时发生的局部创伤、出血、渗出而继发性损害局部软组织(椎周韧带、骨膜、脊膜及关节囊等)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过程。

2)突出物压迫损伤害神经根、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重引起下肢及腰、臀部麻木不适,若损害引起神经根炎,则有剧烈的放射性疼痛。使用牵引及正骨推拿法去除压迫后,加速椎周软组织及神经根炎症的吸收,是止痛的重要措施。牵引、推拿合并应用各种热疗、电疗、磁疗、针灸及超声疗法等均可取得良好的协同作用。无菌性炎症是继发性的,若不治好椎间盘突出,即使用多种理疗也难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辅助治疗;应根据病变深度及配合应用时的目的而选用。

急性期腰肌痉挛、板硬、为了使牵引、推拿顺利进行,此时可选用表浅性热疗:蜡疗、磁疗、红外线配合,目的是促使腰肌放松(解痉)和减轻牵引、推拿引起的软组织反应。

当神经根压迫减轻,可选用深透的热疗:如微波、短波、超声疗法对治疗深部的关节炎、神经根炎有良好效果。

当恢复期为促进腰椎关节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选用各种低频电疗及电针疗法,使腰腿麻木疼痛加快消除。

肢体功能要完全达到康复最重要的是在康复期应应用医疗体育及瑜伽理疗,加强腰背肌锻炼及自身悬吊练习,也可选用腰背保健功、站桩功等锻炼项目。但要注意运动理疗中,一年以内不要做跳高跳远及球模拟赛,以免椎间盘突出复发。

qq.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中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yy/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