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原因及防治

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水平越来越多,也就引起很多人身体肥胖,体检后报告单上都会出现轻度脂肪肝的字样,之后医生都会建议少吃油腻多吃清淡的,多运动多喝水等。这种病就是身体内脂肪过多,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引起了肝脏的正常功能。而现在的很多笼养的蛋鸡也有种病名叫脂肪肝综合症,这种病的情况跟人的脂肪肝原理基本是一样的,也一样危害着蛋鸡的健康,因此今天牧宝网小编就结合兽药厂家的技术老师给养蛋鸡的养殖户谈谈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一、蛋鸡脂肪肝的产生原因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核心器官,它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转运等过程都有重要的作用。影响肝内脂肪含量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增加肝内脂肪的因素和降低肝内脂肪的因素两大类。其中前者又包括:(1)随血液进入肝内的脂肪(酸);(2)营养过剩而在肝内由糖或蛋白质异生产生的脂肪。降低肝内脂肪的因素包括:(1)脂肪在肝细胞内被氧化;(2)肝内脂肪与脂蛋白结合而运出肝脏。肝内脂肪的堆积与否最终就取决于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平衡,任何一个方面异常都会导致脂肪在肝内的蓄积,最终产生脂肪肝。正因为如此,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确切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只是通过大量的临诊实践和试验研究总结了一些生产中可能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1.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主要是指饲料中的能量过剩。在目前一般的饲养水平中,由蛋白的营养过剩而导致肝内脂类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由能量水平过高导致鸡只过肥的情况却时有发生,这也是目前认为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当饲料中能量高而蛋白低时,过多的能量就会在蛋鸡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特别是在肝脏。这些脂肪如果不能及时运出肝脏,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从而产生脂肪肝。

2.营养缺乏

这里的营养缺乏主要是指饲料中胆碱(或氯化胆碱、甜菜碱)、蛋氨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缺乏。因为这些因子可参与脂蛋白的合成或是脂蛋白运载脂肪出肝脏的辅助因子。因此,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或不足时,脂肪运出肝脏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在肝细胞内堆积,产生脂肪肝。

3.运动过少

蛋鸡最初是由会飞的鸟类驯化而来的,由于现代化规模养殖的要求,它们被关进了一个个小小的鸡笼里。这样就大大地限制了它的运动能力,减少能量消耗;另一方面,全天候地供应饲料也可能使一些关在笼里的高产蛋鸡过量地采食,从而进一步增加能量负担。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中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产生脂肪肝。

4.激素影响

有报道,蛋鸡的产蛋潜力大会使鸡只在生理上对脂肪肝综合征更加敏感。因为产蛋高低与雌激素的活性高低有密切关系,而雌激素对肝中脂肪的合成与沉积又有促进作用。患脂肪肝综合征的蛋鸡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明显升高,且与血脂和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这就提示产蛋性能较高的蛋鸡血液中所含较高的雌激素的水平可能是导致其患脂肪肝综合征的根本原因。

5.毒素的影响

在蛋鸡饲料中添加菜籽粕会增加鸡只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可能性(在这里起作用的主要是菜粕中的硫葡萄糖苷毒素)。此外,黄曲霉毒素也被认为是引起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一种重要的毒素。这些毒素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对肝脏的功能具有重大的损伤作用。过量的采食会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从而降低脂肪运出肝脏的能力,使脂肪在肝内沉积,最终产生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

6.其他因素

有报道认为,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发生还与鸡的品种有关。

上述各个方面都可引起蛋鸡的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但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脂肪肝往往不是某一单独的原因所导致,而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常见的蛋鸡的脂肪肝是长期地采食过量的能量饲料,再加上笼养鸡的必然性运动过少而产生的。但是如果这时又发生了饲料中的胆碱、蛋氨酸或维生素B12等“抗脂肪肝因子”的缺乏,或者饲料中含有过多的菜粕和黄曲霉毒素,这样就会加速蛋鸡脂肪肝的形成或加重蛋鸡脂肪肝的病情。

二、蛋鸡脂肪肝的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

患脂肪肝的鸡群一般表现为产蛋率上升慢,没有产蛋高峰期的出现。一般产蛋率上升到85%左右时就会开始下降。鸡只精神状态良好,有时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的鸡只表现为鸡冠、肉髯苍白,且一般体重偏大。

剖检病死鸡只,主要表现两大特点:一是腹腔内脂肪大量沉积,特别是腹部,以及肌胃和腺胃的外周都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存在。除此之外,心脏、肠系膜等处也有多量的脂肪分布。二是肝脏肿大、出血、质脆并有油腻感。大量的研究表明,肝内出血是导致患鸡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死亡鸡只大都表现为贫血症状。肝内出血形成肝包膜下血肿,有的肝包膜破裂而形成腹腔内血凝块。有资料报道,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鸡只因肝中的血管很容易在产蛋过程中破裂,从而引起肝内大出血而死亡。因此,病死鸡只一般在输卵管内还有一枚正常形成的硬壳蛋。

取患鸡的肝脏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索紊乱,肝细胞肿大,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滴,胞核位于中央或被挤于一侧。有的见局部肝细胞坏死,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浸润,间质内也充满脂肪组织。

三、蛋鸡脂肪肝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措施

1.蛋鸡脂肪肝的早期诊断

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鸡只在生前一般无明显的临诊症状,只见不明原因的产蛋率下降,严重者突然死亡。目前一般都是靠死后剖检来作出诊断,使蛋鸡生产不可避免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减少这一损失,许多专业工作者也进行了一些早期诊断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研究。刘鑫、花象柏等则从血浆中胆固醇脂的含量减少,发现了早期诊断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方法。他们认为,当蛋鸡血浆中胆固醇脂含量减少时,如果胆固醇脂在胆固醇总量内所占的比例低于60%,则可认为该鸡患有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他们还进一步指出,如果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由3.4~4.6摩尔/升下降到2.1~2.6摩尔/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由5.4~5.6摩尔/升升高到6.0~10.4摩尔/升,两者之比低于50%时,预示有发生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可能。除此之外,他们还进一步研究发现,蛋中脂类的含量与对应鸡只血中脂类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蛋中胆固醇脂的含量来实现早期监测蛋鸡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这一方法更加简单易行。

2.蛋鸡脂肪肝的防治措施

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由长期的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蛋鸡一旦患上该病,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与调整才可见效,这样往往给蛋禽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时辅以药物治疗。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坚持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保证蛋鸡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同时增加鸡只患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可能性。因此,对体重达到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国外有报道认为,蛋鸡在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不可过肥,否则超过8周龄后难以再控制。

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处于生产期的蛋鸡,代谢活动非常旺盛。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的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如高能低蛋白)和缺乏(如饲料中蛋氨酸、胆碱、维生素E等的不足),一定要做到营养合理与全面。

当确诊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通常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平衡饲料营养。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可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麦麸代替。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降低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的发病率。

(2)补充壮优-高效胆汁酸粉。主要是针对健康鸡群、病情轻和即将发病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中补加壮优克,每月连喂10-15天。胆汁酸可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调节肠道,可有效预防脂肪肝和治疗病情较轻的脂肪肝。

(3)调整饲养管理,适当限制饲料喂量。在不改变饲喂次数的情况下,将日饲喂总量降低1/4~1/5,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可相应增大。

今天小编给养蛋鸡的养殖户总结了引起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希望小编的总结能给蛋鸡养殖户带来帮助,减少蛋鸡的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使蛋鸡的产蛋量达到最高,使蛋鸡养殖户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咨询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诊疗标准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dnky.com/lzyy/9526.html